客亦知乎水与月乎
苏州园区二中 田博
有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我们的古人对其周围的自然宇宙始终充满着好奇心与探索意识,眼晴更多的是仰望星空,似乎一开始便将人类自身和外在宇宙并列在一起,并从人性的视角去观照自然宇宙,从而有所得。早在战国时代, 庄子就认为“天”与“人”相对立,主张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质,人融入于万物之中,从而与宇宙相终始。这就是一种平视宇宙的态势。我在讲授庄子的《逍遥游》时,用问题来引领学生去探究“人物”与“外界”的关系,——“大鹏鸟是否逍遥?”师生和文本对话,会发现发现庄子将“扶摇羊角”等大风归为宇宙外部的力量,大鹏鸟待风而飞,是借助外力,因而是不逍遥的。而宋荣子能“定乎内外之分”,但未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因而也不逍遥。也就是说,庄子认为,在如何看待“宇宙外物”的层面上,彰显了人的思想境界。逍遥与否,只在是否有所待之外物。人观照宇宙自然,看到的都是宇宙外物对自己的限制束缚,那精神必然不逍遥。
宇宙无限的大,而相应地人是那样地渺小。个体生命在天地宇宙面前,或感叹宇宙万物的美妙,造物者的神奇;或反照出自身生命的渺小短暂。这时的自然宇宙就如同一面镜子,镜子里的事物是那样美,“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悠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忘我,让人不由得不喜悦,进而敬畏自然,在与自然宇宙的比较中,人愈发看清了生命本质,从而最终明确了“人”存在的价值。
正如王羲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他俯仰之间,将自然美景尽收眼底,自然宇宙这面镜子里有什么呢?有高大的山岭,茂密的竹林,清澈的溪流,和煦的春风,“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乐”,是《兰亭集序》首段的文眼,学生很容易发现,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先要提起要点,粗读概括大意,然后再愈读愈厚重,最后升华为最简练且内涵丰富的“认知”。这里的“乐”,就是作者观照自然这面镜子而获得的直觉感受,然后王羲之开始通过这面镜子反观世俗人生,又是一个“ 俯仰”,这次思考的是人生,“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事过情迁,变化之快让人“痛哉”!学生抓住前文的”乐”字,这里的“痛”字——生命之痛!不难体会出古人观照自然的用意:终究是为了解决人类自身问题。人的一生该怎样度过?“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人怎样活才有意义?古人无时无刻不在观照宇宙中去思索这一问题。
同样,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更是有了惊天一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读到此处往往觉得不甚理解,从诗歌上文“月下美景”的描写过渡到哲理的叩问,确实难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两个“初”字,初:第一个,最开始。其实张若虚问的是宇宙的开始,人类历史的起源,是月先于人类出现,还是人早于月亮?可是他又何曾知道答案呢?那一声声叩问虽如惊雷,响彻在初唐的天空,但也只能在春江花月夜的微风中飘荡。我尝试引导学生探究这几句的情感内涵,学生最初认为诗人很消极,而深入讨论后我们得出:张若虚是哀而不伤的,因为在“春江花月夜”的镜子里,张若虚是悲哀地看到个体生命的短暂与卑微,但是“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人类生命如长河,个体生命恰似长河中的点点水滴,个体生命虽无法与宇宙月亮的永恒相匹敌,但欣慰于无尽的人类可与月共存,因而不颓废,这里“无穷已”的人类,等同于“只相似”的宇宙江月,谁说个体的人没有其存在的价值呢?你我不都是这长河中的一份子吗?!古人如张若虚,观照宇宙,心也如同宇宙一样,其意境是远大的。
古人观照自然宇宙,还是利用宇宙万物来帮助自己解决现实世俗中的困局,人之外的世界,更像是一架梯子,古人在世俗中受了挫,碰了壁,都要找这架梯子来升格自己的品行,寄情山水,从而获得心灵的慰藉,得到奋然前行的勇气。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苏轼在黄州赤鼻矶(误认为赤壁)眼中尽是水与月,客人见同样的江水与月亮,想到的除了悲哀,还是悲哀。因为他只看到了“人世多变,宇宙不变”的一面,而苏子对宇宙的观照审视,则更为全面,“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人和宇宙一样,都兼有“变”和“不变”两面。接着苏轼开出了一剂药方,听清风之音,看明月皎洁,和“造物者之无尽藏”相共食(一说为“适”)。”观望宇宙,看得分明,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人以观照宇宙为天梯,帮助人们实现对现实自身的超越,苏轼正是在宇宙外物的启发下才获得了真洒脱大境界!岂不自在?
更有甚者,观照自然宇宙,或将其视为朋友,或视为亲人妻子,苏教版《月下独酌》的李白,当他“独酌无相亲”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亮在他眼中,有温情,是个朋友,甚至情人,而对宇宙外物的观照恰恰反映的是诗人对世俗的厌弃,李白观照自然宇宙,心也飞到天上,和小月亮“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了,真是妙哉!
所用教材:现行苏教版高中教材
单元主题:感悟自然(必修一)心连广宇(必修五)《唐诗宋词选读》
课文题目: 《逍遥游》、《兰亭集序》、《赤壁赋》、《春江花月夜》
《月下独酌》
教学模式:国学文章阅读教学 按“传统文化因子”重组教学文本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