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5月7日 星期三 农历乙巳年 四月初十
手机版
Scan me!
站群导航

苏州工业园区教育网

初高中

九年一贯制学校

小学

幼儿园

其他

透过影视音乐解读民族文化: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案例 以人音版必修一“百鸟朝凤——电影《百鸟朝凤》配乐”为例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3-11 21:34:29 浏览次数: 【字体:

教学背景与目标

教学背景:

本节课旨在通过电影《百鸟朝凤》的配乐,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这首乐曲的文化内涵,理解其在中华民族音乐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所反映的民族文化精神和审美情趣。同时,本节课也希望通过影视音乐这一形式,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热爱,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音乐,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 :聆听音乐感受唢呐乐器音色,及关注作品中模仿鸟鸣声所用演奏技法。联系电影片段及音乐的适配段落,帮助学生了解《百鸟朝凤》电影配乐的基本信息,掌握唢呐这一传统乐器的特点及其在乐曲中的“妙用”进一步强化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电影配乐与剧情、情感的结合,对剧情的推动作用,探究并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文化特点、内涵和艺术价值。

2.艺术表现通过音乐辨音、曲片对应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了解,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欣赏《百鸟朝凤》配乐,选取相关场景探索乐器音色与镜头情感的匹配逻辑,感受音乐的技艺传承与创新,感受传统技艺艺人的文化传承

3.文化理解: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如分析乐曲结构、感受传统器乐曲在现代音乐发展中的重要应用及传承性,以加深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感受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及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感受其包容性、多元性。

【教学过程】

环节一:教学导入——直观欣赏,引导学生感受唢呐魅力

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在教学开始阶段,通过一系列精心挑选的唢呐乐曲片段,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唢呐艺术的魅力,感受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提问与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为学习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及其中蕴含的道理奠定坚实基础。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首先播放一段如《抬花轿》《打枣》等唢呐独奏的音频片段(非《百鸟朝凤》),并抛出问题大家能听出这是哪种乐器的声音吗?你在这些片段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答案并简要介绍唢呐的历史背景、音色特点及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地位。

而后,为学生播放《百鸟朝凤》这部电影中第一次出现唢呐乐曲的片段,即主角游天鸣第一次看焦师傅出活的内容。这一段是电影创作者透过主人公的视角,在电影中初次向观众展现唢呐乐的辉煌,突出唢呐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主流性”与辉煌。而主人公在此之后对唢呐的学习态度便由既有的“继承父亲梦想”转变为了“自己主动去热爱唢呐。”选用这一片段,旨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唢呐艺术的魅力及其背后承载的文化意义,感受传统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何主人公在看到师傅出活后的想法有所转变?它背后有哪些故事和情感?同学们站在主人公的视角第一次看到师傅出活后的片段是否也受到了震撼?你们感受到了唢呐乐曲中的哪一种情感?”通过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为后续深入学习唢呐及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理解其中蕴含的道德观念,如尊重传统、热爱文化等,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和认知基础。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百鸟朝凤》电影配乐,并简述电影的基本情节以及本次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环节二:新课新授——完整片段赏析结合,整体掌握、细品片段

以《百鸟朝凤》完整版乐曲为背景乐,借助电子黑板为学生播放《百鸟朝凤》电影中几个关键场景,如焦三爷教授徒弟吹奏《百鸟朝凤》的画面、村庄中举行葬礼时唢呐队的演奏画面等,配以完整的乐曲,让学生直观感受音乐与剧情的结合。播放完毕后,引导学生依照《百鸟朝凤》乐曲的节奏变化,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将整首乐曲划分为不同的片段,并阐明不同片段所表达的主题。如:

引子,木管的吹奏和唢呐自由吹奏以及对鸟鸣声的模拟描绘黄土高原民间风情图景,富予生活气息。

第二段A,跳跃的音程和充满弹性的节奏,清晰地展示出民间唢呐艺人直爽开朗的性格曲调风趣幽默富有生活气息的艺术风格。

第三段B,与主题A形成鲜明的对比,旋律开阔速度放慢,尽显悲伤,展现出一个充满辛酸的忧伤主题。

同时并鼓励学生结合个人体验,分享自己对《百鸟朝凤》的理解而思考这些场景与乐曲如何共同构建了对唢呐艺术的尊重与传承?乐曲的节奏、旋律变化与电影情节的发展有何内在联系?通过这样的活动,加深学生对唢呐乐曲的理解,进一步培养他们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此之后,由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深入解读《百鸟朝凤》配乐中的文化元素,如唢呐在民间习俗中的象征意义、乐曲旋律与民间故事的关联等,帮助学生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以此,借助《百鸟朝凤》关键场景,让学生直观感受音乐与剧情的融合,沉浸式品味音乐。而后结合小组讨论,帮助学生正确消化与理解、表达其在鉴赏环节中所产生的情感与问题。随后由教师面向学生进行统一的文化解读,帮助学生理解音乐背后的深层文化内涵,增进对传统艺术的认知与感悟。

环节三:情境创设——协同影视片段,升华了解作品情感

通过完整播放与分段赏析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全面而深入地理解《百鸟朝凤》配乐的结构与情感。借助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促进课堂互动,同时肯定学生的独特见解,培养其音乐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将详细解析乐曲中的关键乐句,探讨其如何与电影画面相辅相成,共同营造出特定的情感氛围。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分享,学生将学会如何从音乐中捕捉情感,理解音乐与视觉艺术的融合之美。

1完整播放:首次完整播放《百鸟朝凤》配乐,要求学生注意聆听乐曲的结构、旋律变化及情感表达。细细品味唢呐在本首乐曲中的巧妙之处,感悟唢呐声中所蕴含的情绪感染力与深刻含义。

2分段赏析:基于学生之前对《百鸟朝凤》的段落划分,逐一深入赏析每个部分。从引子部分的轻巧与悠扬引入,到主题部分的热烈激昂,再到尾声部分的悠长余韵,逐一解析各部分的独特魅力。特别指出乐曲中的滑音、颤音等技巧运用,探讨这些技巧如何细腻地模仿鸟鸣,增添音乐的生动性和表现力。通过细致的分析,学生将进一步理解音乐与电影画面的互动,以及它们如何共同构建出深刻的情感共鸣。

在每个分段赏析后,设置一些问题,如这段音乐让你联想到了什么画面?”“你认为这段音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如果将唢呐换成其他传统乐器,比如笛子或二胡,你觉得效果会怎样?为什么唢呐最适合这首曲子?”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并采用赏识性的引导与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回答,促进课堂互动。

环节四:拓展探究——对比类似音乐片段,对比细节、探究文化

主要依托对比探究,鼓励学生深入理解不同传统音乐作品的特色与文化背景,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多样性与丰富性。鼓励学生思考传统音乐在现代的价值与意义,激发创作灵感,探索传统与现代音乐的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文化传承意识。

聆听传统版《百鸟朝凤》结合电影版《百鸟朝凤》感受音乐对比与传承,凸显民族文化精髓。

聆听传统版《百鸟朝凤》感受其喜庆、生机盎然的情感基调及体现的农耕时代的自然崇拜感,电影协奏曲版《百鸟朝凤》在传统曲调基础之上保留鸟鸣模仿核心段落,融入西洋管弦乐团与民族乐团协奏,形成更加宏大的叙事结构及强大的戏剧张力,赋予的悲剧色彩服务于剧情,与传统乐曲喜庆风格形成巨大反差,但这又是艺术的传承与升华,形成一种新的文化符号。再深入拓展,联系当下《黑神话悟空》《哪吒2》中唢呐与现在音乐文化中的应用表现,多元发展,让学生将进一步领略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加深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感悟,从而更加珍视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此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环节五:课堂小结

总结回顾: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百鸟朝凤》配乐的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以及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贡献。鼓励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特别是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感受和对民族文化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布置作业:

其一,书面作业:要求学生创作一篇关于《百鸟朝凤》配乐赏析的作品如包含乐曲基本信息、音乐特点、文化解读及个人感悟的文字反馈;以《百鸟朝凤》为核心的绘画、为《百鸟朝凤》谱写的歌词等。

其二,实践作业:鼓励学生尝试用唢呐或其他传统乐器以及现代音乐制作手段,如电子合成器等演奏《百鸟朝凤》的片段,或创作一段以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为基础的新曲,并在下次课上进行展示和交流。

【教学反思与启示】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能够深刻体会到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热情与好奇。在《百鸟朝凤》配乐的赏析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被其独特的旋律和情感所打动,更对唢呐这一传统乐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特别是在拓展探究环节,通过对比不同传统音乐片段和现代流行乐中的唢呐应用,学生们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中价值与意义的思考。

 


终审:xms
分享到: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